欢迎访问亚龙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官方网站!
热线电话:0898-88561671
地址:三亚市吉阳区亚龙湾路100号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中心
电话:0898-88561671
传真:0898-88561671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字体:

连续两年突破千万!三亚这个村如何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5/04/11

博后村哎岬湖。

01迎着“玫瑰香” 刮起“民宿热”

2009年,三亚亚龙湾玫瑰谷(以下简称“玫瑰谷”)租用博后村2700多亩土地,改良盐碱地发展玫瑰种植产业。此后十余年,玫瑰谷持续推进玫瑰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玫瑰种植、玫瑰文化旅游等产业,带动博后村村民致富增收。

在玫瑰谷工作的博后村村民,从最初的平均每月工资收入不足1000元,到如今平均每月工资超过6000元。不仅每月有固定工资,每年还可获得地租租金,生活有了盼头。

“玫瑰香”为博后村带来了泼天的“流量”,三亚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举措则为博后村带来了把握“流量”的关键“抓手”。2017年,三亚市委、市政府以“5A级美丽乡村”为目标,大力推进博后村美丽乡村建设,治理村道和臭水塘,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曾经“脏乱差”的落后乡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当然要把握。”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回忆。同年,博后村“两委”抓住商机,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形式,开办了博后村第一家乡村民宿。此后,社会资本合作形式接连成功,一栋栋民宿拔地而起,许多离乡“讨生活”的村民也返乡加入这股“民宿热”。

苏少洪介绍,截至去年,博后村共有民宿74家、客房2000余间。“仅去年,博后村民宿就接待过夜客人106万人次,实现营收1.5亿元。”

02“新村民”将“旅游饭碗”越端越牢

“做精做优,共同维护博后村精品民宿的‘金字招牌’。”这是苏少洪对每一位落地博后村民宿提出的要求。截至去年,博后村已有4家海南省乡村民宿金宿,6家海南省乡村民宿银宿,11家海南省乡村民宿铜宿。“良性竞争下,每一家民宿都各具特色。”苏少洪说。

“民宿热”的兴起,吸引不少外地人到访博后村创业定居,他们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就此成为“新村民”。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潘翔宇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博后村经营一家名为KOALA考拉设计酒店(以下简称“考拉民宿”)的欧式风格民宿。“想来博后村投资开办民宿的人可不少,在这里游玩舒适自在,我第一次来就被吸引了,当即回去筹备开办民宿。”潘翔宇说,“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没错,在这里,只要用心经营,就不用担心没有客源。”

“旺季的时候,客房入住率能在90%以上,哪怕是淡季,入住率也有70%左右。”潘翔宇开心地说道,仅去年一年,考拉民宿的客房平均入住率就在80%左右,营业收入达260多万。如今,他用心扎根博后村,成为一位“新村民”。

苏少洪自豪地说,像潘翔宇一样,融入博后村,端牢“旅游饭碗”的“新村民”不在少数。“比如,作为‘新村民’的左涛,生意越来越红火。”

左涛是博后村一家超市的老板,已在博后村打拼7年,他经营的超市规模由原先的80余平方米,扩展到了400多平方米,营业额逐年递增。“去年,我家超市日均营业额1万元,一家六口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03吸引更多产业落地,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美起来”

斗转星移,从2013年到2025年,回顾博后村村民的生活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苏少洪用一组“幸福账单”佐证了这一观点。“2013年,博后村村民年平均收入7400元。2024年,村民年平均收入已达31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93万元。”

4月10日,在吉阳区博后村培训基地,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走过“博后奋斗”展示板前,回顾博后村从艰难度日到小康富足的奋斗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博后村还于2023年成为三亚首个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的行政村。“破茧成蝶”的故事在博后村真实上演。

看着村民们逐步“富起来”,钱袋“鼓起来”后,苏少洪的下一个目标,是让村民们的日子“美起来”。“有了可靠的收入来源,想让村民的日子更加充实,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2021年,博后培训基地落地在村内。依托省委、市委党校教学培训资源,打造别具一格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为博后村周边村民提供了一处培训资源丰富的“邻家课堂”。

4月10日,在吉阳区博后村培训基地,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向记者讲述现阶段博后村民宿产业发展情况。

让村民思想富足之余,以苏少洪为代表的博后村“两委”还想着为村民提供更多的生活保障。“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村里发展康养产业,引进一家知名医院入驻博后,作为配套的康养医院。”苏少洪介绍,“一来,可以通过康养与民宿相辅相成发展,二来,医院也能为村民提供及时的医疗保障。”

“我们用行动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苏少洪说,“乘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我们有信心坚持走稳奋斗脚步,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延伸阅读

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胡魁:用情“驻村” 用心“助村”

今年43岁的胡魁是吉阳区博后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队长。2023年7月,他从海南省委党校派驻到博后村。驻村近两年,他竭尽所能为村庄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同时也见证了博后村的“蝶变”过程。

优化提升,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在胡魁看来,自己是幸运的。“村里的民宿集群已基本形成,多数村民有了可靠的收入来源。”但他也看到存在的短板,乡村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自己肩上的担子并不轻,“一方面要让村集体经济和村民个人收入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让博后村有一个全方位的跃升,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就民宿产业而言,胡魁认为要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为此提出了“突出优势、攥紧拳头”的品牌化发展思路,并联合三亚农投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亚龙湾博后民宿集”区域公用品牌。去年品牌影响初见成效,博后村民宿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06.12万人次,累计营收15129.5万元。

培训产业“新赛道”为乡村振兴“造血”赋能博后村的培训产业起步较晚。2019年底,省委党校在村成立现场教学点,开始组织主体班次到村开展现场教学。2021年博后培训基地项目落地。随后,三亚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海南省专家服务基地、海南开放大学海南乡村振兴教学培训基地、海南省乡村振兴村级实践交流基地相继落户。为了凝聚力量,工作队还推动成立了“三亚博后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培训产业在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的同时,还为本地村民提供了多渠道的学习机会。”胡魁说。今年1月,他联系多方资源,促成“海南三亚博后教育培训农民田间学校”顺利落地。随后,该校承接的第一个班次——三亚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学用贯通综合试点项目开始面向三亚选拔100名学员。

“这是一次难得的进修提升机会,我们争取到20个名额。”胡魁介绍,他在村里种植大户、民宿老板、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精心挑选了20名学员。“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通过培训学习,未来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村庄发展‘造血’赋能。”

延伸“民宿+”链条,带动更多村民致富驻村以来,胡魁心里始终记挂着两件事:一是如何延伸“民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升级;二是怎样缩小村民小组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希望能在‘民宿+康养’上发力,推动康养产业在博后村落地生根。”他介绍,“发展康养产业既可以增收,也能提升本地群众福祉。”他还注重“民宿+文化”融合推进工作,在工作队的推动下,《博后村志》正紧张编撰中。“希望‘村志’能为当地群众留下一部广博、温暖而又实用的记忆,并能厚植村庄文化底蕴,为建设‘五朵金花’乡村振兴示范村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胡魁深情地说。

“糖丰小组因地理位置偏僻没有民宿,种植仍是主导产业,收入水平与其他小组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们努力引进优质辣椒和新品种山兰稻,希望藉此增加村民收入。”胡魁回忆道,起草项目书,为村民推介山兰米、出售辣椒成了他驻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他的私家车也常成为农产品运输车。

事情的发展在不久前迎来转机,最近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计划以一年每亩3500元的价格将该小组的耕地长期租用,用以发展“新奇特优”农产品种植等产业。

“有此保障,村民就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创造更多的工资性收入。”胡魁欣喜地说。

两年驻村即将届满,对于博后村的未来发展,胡魁充满期待。“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蹄疾步稳求发展,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前景。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发展机遇不断涌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博后村的发展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博后村的乡村振兴“密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经过无数次实践论证的结论,在博后村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又一次印证。

从哎岬湖畔的“破落乡村”到闻名省内外的网红“民宿村”,2013年以来,博后村12年的发展史映衬党的十八大以来,千万乡村振兴的缩影。

是奋斗,让博后村从众多乡村中脱颖而出,成为三亚乡村振兴典范;是奋斗,让博后村村民的幸福底色越来越浓;是奋斗,让返乡村民谭中仙把海纳捷民宿开办得有声有色;是奋斗,让“新村民”潘翔宇尝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是奋斗,让左涛一家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12年来,无数成长的故事在博后村上演,可每个幸福结局的背后,无不透露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奋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的嘱托为博后村和村民指明了发展方向,有了方向的奋斗自然有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次,同样目标明确。

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担使命、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三亚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热带滨海城市,在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挑大梁、当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三亚章节。

奋斗的号角声愈发响亮,幸福的轮廓越见越清。

今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我们始终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以奋斗创造历史,用实干成就未来。


咨询热线:0898-88561671
地址:三亚市吉阳区亚龙湾路100号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中心
传真:0898-88561671
版权所有: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琼ICP备20220080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