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不少学生市民喜欢到
游泳馆、海边等地游泳
哪些河流海域的危险系数较高
哪些地方不适合游泳
如何预防溺水
这些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
↓↓↓
三亚这些河流海域
危险系数较高
1大东海
大东海算是四大海域中最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地方。主要原因是该片海域暗流较多。
大东海湾区比较窄,两个角上分别有两座山,对湾区形成环抱状,海水进来之后就很难出去,所以海浪就在这片区域里不断地翻滚,最终互相搅在一起,从而导致海底出现向外延伸的斜坡、海沟,以及深坑等。
“复杂多变的海底地形容易形成暗流,这也是在大东海游泳相对于其他三片海域危险系数要高的原因。”三亚大东海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2三亚湾、亚龙湾、海棠湾
三亚湾
亚龙湾
海棠湾
这三大海域范围比较宽,地势相对平坦,形成的暗流也较少,且暗流相对拉力不大。
但这三大海域呈沙湾状,容易形成漩涡流,漩涡流袭来时海面风浪较大、冲击波大,容易将人击昏,从而导致溺亡或失踪。
这也就是为何在三亚四大海域,总是人为地用浮球圈出一段段海域供市民游客游泳的原因,因为这些圈住的区域已事先经过摸排,地形相对平整,危险系数较低。
所以,到海边游泳,要先对准备下水的海域有所了解,看清警示牌、警示旗,了解救生设备和救生员的配备等,避免盲目下水。
3三亚部分河流和水库
除了四大海域外,三亚部分河流和水库也存在极大危险。
宁远河入海口和藤桥东河223国道至中央村段,早先为采沙场,导致这两段河流有许多因采沙形成的深坑,因此该片水域暗涌和漩涡多,加之水深,不宜游泳。
宁远河 陈兴摄
三亚河和临春河则是流经市区段有淤泥,又处入海口,随着潮汐更替,水位多变,同样不宜游泳。
三亚河 李学仕摄
宁远河上游的大隆水库库区则因支流多,且属于山区,来水多、水流急,加之水库库区水深、水底复杂,也不宜游泳。
大隆水库 董文雯摄
此外,河流、水库生长有水草,人在游泳时容易被水草绊住,导致意外发生。
预防溺水,安全度夏
这些安全知识要牢记
↓↓↓
注意事项
中小学生如何防溺水?
一、中小学生戏水,要选择安全的地点,如配备有救生员的对外开放的水域、海域或游泳池,不到水库、池塘、无人海域等危险的地方玩耍、游泳;
二、戏水时,必须要有家长、老师等大人陪同,不得单独戏水;
三、要注意天气状况及变化,尤其是在海域游泳时,要关注海浪和水流变化;
四、要避免做危险动作,如从船上或岸上跳水,打闹;
五、要学会游泳,会游泳方能自救;
六、不穿牛仔裤等吸水性较强的衣服进入水中,避免因此类衣服吸水后增加重量,导致体力消耗和运动不便;
七、进行涉水活动时,一定要穿上合格的救生衣。
需要注意的是,这7条注意事项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大人在戏水的时候也要谨记。
新闻多一点
防溺水指南
“四知”与“六不”
家长应该: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孩子应该: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提醒:请家长们一定要做好监护责任,家里由老人看护孩子的,一定要与老人做好沟通,不因为疼爱而放纵孩子出去玩耍,掌握好孩子的动向。
如何鉴别溺水?
真实的溺水是无声、快速的,而非“使劲扑腾、大声呼救”。当发现孩子在水中出现以下迹象时,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
● 突然安静无声,嘴没入水中。
● 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他人移动。
● 在水中直立、不能踢腿,往往挣扎20—30秒之后沉下去。
● 眼神呆滞或是闭着眼睛,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 可能会头后仰,嘴巴张开,有的孩子头可能前倾。
● 看起来像在抬头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如询问无反应、眼神涣散,就需要立刻伸出援手。
哪些地方需格外警惕?
不同年龄的孩子,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不同。暑假期间,家长一定要盯紧这些“危险水域”↓↓↓
● 4岁以下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水缸、浴盆等。
● 5岁-9岁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水渠、水库、池塘、小溪边等。
● 10岁以上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河边、游泳池、海边等。
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溺水?
泳池预防溺水
● 确保带孩子去正规的泳池游泳。
● 在下水前,确保孩子已经掌握相关安全技能,并确保孩子已做好热身运动。
● 如与孩子一起在水中游泳,必须让孩子待在大人一臂以内范围;如孩子自己下水游泳,大人需时刻有效看护。
● 儿童的水上游泳玩具不能替代标准的漂浮装备。
开放水域预防溺水
● 如带孩子去海滩玩水或游泳,大人要做到时刻看护。
● 若多人一起到海边游泳,须指派人员轮流看管孩子。
● 若在海中游泳,一定要让孩子穿上安全、合格且适合孩子体型大小的救生衣,并扣好所有扣带。
● 如带孩子一起坐船,家长和孩子一定都要穿救生衣,并保证扣好所有扣带。
溺水时如何自救?
■ 镇定第一
尽量保持冷静,不将手举过头顶,不拼命挣扎,放松全身,去除重物。
■ 仰泳露鼻
屏住呼吸,头向后仰,面部向上,使口鼻露出水面。
■ 深吸浅呼
呼吸时注意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如遇漂浮物一定要抓紧,同时向周围求救。
遇人营救,积极配合,切勿惊慌抓抱救援者。
遇到溺水者如何施救?
在游泳馆
● 在游泳池遇见有人溺水,立刻大声呼叫救生员帮助施救。
在户外
● 发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叫,寻求成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并联系120急救人员。
● 不要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避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 寻找救生圈、木板、竹竿、树枝等抛向溺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
关于溺水,这些误区需警惕
会游泳、水性好,就不可能溺水?❌
不要因为会游泳,就放松警惕。
疲劳、抽筋、空腹等,可能会使人无法正常游泳,导致溺水;在海边、河边等野外水域,水草、碎石、淤泥、激流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身边有人溺水时,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伸手去拉。但形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很多人落水,导致悲剧发生。
带上游泳圈就能“保命”?❌
因海水存在大浪、高温、漂浮杂物等情况,充气游泳圈并不能在下海游泳时有效地保证使用者的安全。